江西省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紅谷灘區九龍大道1388號南昌VR產業基地3號樓18樓
綜合業務部
咨詢業務一部
咨詢業務二部
近日,國家(jia)發展改(gai)革委(wei)、工業和信(xin)息化部(bu)、市場(chang)監(jian)管總(zong)局、住房城鄉建(jian)設部(bu)、交通(tong)運輸部(bu)等部(bu)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jian)立產(chan)品(pin)碳(tan)(tan)(tan)足(zu)跡(ji)(ji)管理體系(xi)的意見(jian)(jian)》(發改(gai)環(huan)資〔2023〕1529號,以(yi)下簡稱《意見(jian)(jian)》)。《意見(jian)(jian)》對(dui)產(chan)品(pin)碳(tan)(tan)(tan)足(zu)跡(ji)(ji)管理各項重點任(ren)務作出系(xi)統部(bu)署,提(ti)出制定產(chan)品(pin)碳(tan)(tan)(tan)足(zu)跡(ji)(ji)核算規(gui)則標(biao)(biao)準、加強(qiang)碳(tan)(tan)(tan)足(zu)跡(ji)(ji)背景(jing)數據庫建(jian)設、建(jian)立產(chan)品(pin)碳(tan)(tan)(tan)標(biao)(biao)識認證制度、豐(feng)富產(chan)品(pin)碳(tan)(tan)(tan)足(zu)跡(ji)(ji)應用場(chang)景(jing)、推(tui)動碳(tan)(tan)(tan)足(zu)跡(ji)(ji)國際銜接與(yu)互認等工作舉(ju)措,并(bing)明確了職責分工和保(bao)障措施等。國家(jia)發展改(gai)革委(wei)有關負(fu)責同志就《意見(jian)(jian)》接受(shou)采訪,回答了記者提(ti)問。
問:《意(yi)見》出臺(tai)的(de)背景(jing)和意(yi)義是什么(me)?
答:產(chan)(chan)品碳(tan)足跡(ji)屬于碳(tan)排(pai)放核算(suan)的一種,一般指產(chan)(chan)品從原(yuan)材料加(jia)工、運輸、生(sheng)(sheng)產(chan)(chan)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suo)產(chan)(chan)生(sheng)(sheng)的碳(tan)排(pai)放量總和(he),是衡量生(sheng)(sheng)產(chan)(chan)企業(ye)和(he)產(chan)(chan)品綠(lv)色低碳(tan)水平的重要(yao)指標(biao)。近年來(lai),一些(xie)國家逐(zhu)步建(jian)立起重點產(chan)(chan)品碳(tan)足跡(ji)核算(suan)、評(ping)價和(he)認證制度,越來(lai)越多的跨(kua)國公司(si)也(ye)將產(chan)(chan)品碳(tan)足跡(ji)納入可(ke)持續供(gong)應(ying)鏈管理要(yao)求(qiu)。
為(wei)深入貫徹落實(shi)黨(dang)中央、國務院關(guan)于碳(tan)(tan)達(da)峰(feng)(feng)碳(tan)(tan)中和(he)重大決策部(bu)(bu)署,加快提(ti)升我(wo)(wo)國重點(dian)產品碳(tan)(tan)足跡管(guan)理水平,促進相關(guan)行業綠(lv)色低(di)碳(tan)(tan)轉型,積極(ji)引(yin)導綠(lv)色低(di)碳(tan)(tan)消(xiao)費,助力實(shi)現(xian)碳(tan)(tan)達(da)峰(feng)(feng)碳(tan)(tan)中和(he)目標(biao),我(wo)(wo)委聯(lian)合工業和(he)信息化部(bu)(bu)、市場監管(guan)總局、住房城(cheng)鄉建設部(bu)(bu)、交(jiao)通運輸(shu)部(bu)(bu)等部(bu)(bu)門(men)印發了《意見》。《意見》印發實(shi)施后,將在以下三個方(fang)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助力企業節能降碳。建立碳足(zu)跡(ji)管理(li)體系(xi),確立降(jiang)低產(chan)品碳足(zu)跡(ji)的導向,有助(zhu)于生產(chan)企業系(xi)統掌(zhang)握各環節能源資(zi)源消(xiao)耗和原材料碳排放(fang)水平,進而有針對(dui)性開展節能降(jiang)碳改造,提(ti)高生產(chan)工藝和技(ji)術裝(zhuang)備綠色化水平,持續降(jiang)低產(chan)品碳足(zu)跡(ji)。
二是有利于促進綠色消費,擴大低碳產品供給。建立(li)碳足跡(ji)管理體系(xi),有利于通過清(qing)晰直觀的產品碳排放數據,引導和(he)激勵公(gong)眾更多選擇(ze)低碳產品。綠(lv)色(se)低碳產品消(xiao)費需求傳導至(zhi)生(sheng)產端,還將促進形成綠(lv)色(se)生(sheng)產和(he)消(xiao)費的良性循環。
三是有利于妥善應對貿易壁壘,提升我外貿產品競爭力。建立我國自主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并加強國際對接,企業可自愿委托國內或國際機構開展碳足跡核算認證,據實測算產品實際碳足跡,避免參數被高估損害企業利益,同時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問: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包括哪些重點任務?
答:《意見》部署了五方面重點工作,構建起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總體框架:一是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加快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基礎通用國家標準,明確核算邊界、核算方法、數據質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組織有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制定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二是建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行業主管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建立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為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提供公共服務。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依法合規發布細分領域背景數據庫,支持國際碳足跡數據庫據實更新相關背景數據。三是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范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研究制定產品碳標識認證管理辦法。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愿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四是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充分發揮碳足跡管理對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幫助企業查找生產和流通中的碳排放管理薄弱環節,挖掘節能降碳潛力。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產品。五是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互認。加強國際碳足跡方法學研究,充分發揮雙多邊對話機制作用,加強與國際相關方的溝通對接,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在碳足跡核算規則和認證結果方面銜接互認。
問:《意見》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意見》提出四方面支持舉措。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加強碳足跡核算規則研究和標準研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商用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引導金融機構逐步建立以產品碳足跡為導向的企業綠色低碳水平評價制度。二是強化能力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專家工作組,為各項重點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規范有序開展碳足跡相關職業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水平。支持相關機構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三是提升數據質量。加強碳足跡數據質量計量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數據監測、采集、存儲、核算、校驗的可靠性與即時性。加強行業管理,嚴厲打擊各類弄虛作假和虛標濫標行為。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探索研究碳足跡核算方法、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仲裁機構、公證機構。
問: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工作將如何組織實施?
答:《意見》明確了各(ge)項重點(dian)(dian)任務和保障措施的(de)部(bu)門分工(gong),并提出了具體(ti)工(gong)作要(yao)求。任務分工(gong)方(fang)(fang)面,我(wo)委(wei)將加(jia)強各(ge)項任務的(de)統籌協調,加(jia)強日常工(gong)作調度。由(you)行(xing)業(ye)主管(guan)部(bu)門負責本領(ling)域重點(dian)(dian)產(chan)(chan)品(pin)碳足跡核算規則(ze)、標準擬定和推(tui)廣實施。我(wo)委(wei)和市(shi)場監管(guan)總局會(hui)同(tong)行(xing)業(ye)主管(guan)部(bu)門負責產(chan)(chan)品(pin)碳標識(shi)認證(zheng)相關工(gong)作。先(xian)行(xing)先(xian)試(shi)方(fang)(fang)面,鼓勵有條件的(de)地區(qu)根據自身實際,對國家公布(bu)的(de)核算規則(ze)標準之(zhi)外的(de)產(chan)(chan)品(pin)先(xian)行(xing)開展規則(ze)標準研(yan)制(zhi),條件成(cheng)熟的(de)可適時納(na)入國家產(chan)(chan)品(pin)碳足跡管(guan)理體(ti)系。支持粵港(gang)澳大灣(wan)區(qu)積極推(tui)進(jin)產(chan)(chan)品(pin)碳足跡認證(zheng)試(shi)點(dian)(dian)建(jian)設。
來源:國(guo)家發展和改革委官網
Copyright 2004-2014 江西省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易動力科技